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年报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发布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时间:2011-11-07 17:11:00 字号:[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119在石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长   欧阳巧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县发展加速推进、成就振奋人心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达23亿元,增长11.8%;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连续两年实现三年翻番,达到2.1亿元,增长2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3亿元,增长2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增长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96元,分别增长9%7.6%

(一)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赶超基础日益夯实。

2010年开工项目之多、投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县开工建设重点项目70个,完成总投资11.85亿元。古樟工业园二期工程、石城阻击战纪念园、赣江源国际酒店等 30个项目全面完工。特别是济南-广州、泉州-南宁两条高速公路石城段建成通车,“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全面实现,以及县城-通天寨-九寨旅游公路全面完工,成为我县交通建设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同时,国家电网“双电源”项目进展顺利,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实施,完成35KV古樟变电站和14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全县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达到1.1亿千瓦时。共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5.13亿元,增长9.1%,争取建设用地指标1661亩,增长15.6%,争取2010年中央扩大内需项目43个。这些都为我县“赶超进位、跨越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招商兴工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招商引资取得大突破。强化县领导带头招商、专业小分队驻外招商和节会招商,在汕头、厦门和县内成功举办了三场大型招商推介会,引进了华昌陶瓷、万年青水泥粉磨站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全年实际利用内资9亿元,增长11.8%;实际利用外资1332万美元,其中现汇进资482万美元,增长44.7%;外贸进出口再创佳绩,继2009年实现零突破后首次全面完成市下达任务,实现114万美元,是2009年的4倍。

---工业经济有了大增长。坚持“愚公移山建园区,开山劈岭办工业”,园区面积、落户企业、工业总量均有较大增加。古樟工业园二期 600亩开发基本完成,三期700亩和物流用地60亩开发启动;小松、屏山特色创业园建设顺利推进。古樟工业园新建标准厂房1.6m2,新落户企业17家,累计达到23家;铭鑫废旧家电回收处理、著赫电子一期等6个项目陆续竣工投产,重工油膜轴承生产、金石宝矿山机械制造、赣州盛源鞋业等10个项目开工在建。培育了第一家纳税超500万元的企业—石城县吉源萤石精选厂。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累计达到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8亿元、利税总额3900万元,分别增长30%57%62%

(三)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县城品位明显提升。

县城新增建成区面积0.26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35.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投入城市建设资金约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东城和西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5个修建性详细规划。新组建打击违法建筑专门机构,建立了违法建筑监管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了新增违法建筑出现,维护了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城北出口景观改造、防洪堤二期工程梅福段、防洪堤一期E标段道路工程、桥西路等一大批项目竣工或基本完工,行政中心、西华路改造、市民公园、莲城广场、财富广场、东方明珠等项目顺利推进,防洪堤二期工程温坊仙源段、西外路、东环路、温坊拦河坝、兴隆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开展“三城同创”活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亮化、绿化和小街、小巷硬化。特别是城区街道整洁卫生、车辆停放井然有序,沿街建筑亮化基本完成,让每一位市民都感受到了现代都市的生活气息,也让所有的客人都感受到了赣江源头石城的魅力。

(四)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农业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烟叶生产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收购9万余担,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县的地位;白莲产值创历史新高,均价达26/斤;新开发油茶2万亩;新引进集种植、加工、研发为一体的龙头企业2家,分别是投资2亿元的香料加工企业、投资1.3亿元的油茶加工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个。培训新农民1.92万人次,农民致富、创业能力显著增强。村镇建设水平稳步提升。整合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280万元,完成65个省扶点建设和2个市级示范圩镇整治,2119户、9546人直接受益,其中直接补助到户资金达1376万元。新户型推广比例明显提高,整村推进、联村整片推进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建成了一批以琴江镇客家源、小松镇古井新村等为代表的低碳型、精品化社区新村,极大提升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对外影响力。我县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先进县和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县。农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解决了1万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沼气用户902户,农村清洁工程覆盖358个历年省扶点,建设乡镇垃圾集中焚烧处理中心3个。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岩岭水库和7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县所有水库建立管理用房,水库管理工作走在省市前列。土地开发整理、烟水配套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新增农机总动力3.02万千瓦,耕种机械化水平提高12.9个百分点,农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五)生态旅游加速推进,后发优势逐步显现。

---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赣江源·中国赣州第四届暨石城县第一届生态旅游文化节,800余名中央、省、市嘉宾齐聚石城,极大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吹响了“旅游兴县”的号角。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总投资1.6亿多元。通天寨创4A级景区已上报国家旅游局审批。大畲村和九寨温泉被列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我县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中国最佳温泉度假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全年接待游客35.4万人次,增长79.7%,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231人次,增长84%;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增长20.2%;旅游外汇收入16万美元,增长19.3%;这些增幅均为历年之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增强了现代服务业的活力。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3亿元,增长18.8%。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5.23亿元,贷款余额18.72亿元,分别增长21.35%36.04 %;工业贷款净增6450万元。金融业实现税收533万元,增长32.3%。物流业实现税收488.3万元,增长15%。涉房税收达4407万元,增长52.1%

---生态建设和保护富有成效。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5.11万亩,占省下达任务的206.9%,执行了林木砍伐“零指标”。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5万亩。污水处理厂运营良好,西城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垃圾填埋场建设进展顺利。大力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狠抓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Ⅱ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饮用水水质达Ⅱ类以上标准,出境断面水水质达Ⅲ类以上标准。

(六)改革创新加速推进,发展活力大大增强。

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七个系统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执收执罚单位“收支完全脱钩”改革全面覆盖,惠农资金基本实现“一卡通”发放,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完成率位居全市前列,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落实。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实施。十大体系建设富有成效,组织政银企融资对接洽谈会和招工用工服务流动现场会12场,在客家风情商业城建立了“创业一条街”。非公经济发展形势喜人,新增个体工商户2131户,私营企业135户。

(七)民生工程加速推进,全县上下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2.5亿元,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100项民生指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784人,“4050”人员就业人数441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安置率100%,购买公益性岗位375个;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3914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661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81万元,带动1506人就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三类人员”参保率达55.4%;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继续增加;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水平、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和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都有新的提高;救助城乡医疗对象27209人、882万元,救助灾民45976人、785万元;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福利院扩建工程全面完工,琴江福利院扩建工程开工建设,1235名高龄老人发放长寿补贴175万元。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并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2620名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提供了困难生活补助,为659名普通高中贫困生、1286名职校贫困生和189名高考贫困学子提供了资助,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孩子不因生活困难而失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0641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2.27%,为78602人建立农民健康档案,我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光明·微笑”工程先进县。开工建设廉租住房504套,有序推进了棚户区改造。完成了48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灾民灾后重建。完成21个重点扶贫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和1147人深山移民搬迁。多年未解决的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座公交车政策正式实施。最后一座渡改桥项目龙头大桥建设基本完工,标志着我县农民摆渡出行的历史全面结束。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繁荣。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立项9个,“科技富民强县”项目通过中期验收。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出台了《关于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决定》,制定了新一轮城区教育网点布局调整方案,为教育事业发展解决了一系列难题,注入了新的活力。扎实推进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和合格学校建设,新建、改建校舍面积2.1m2。实验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使用,温坊小学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县人民医院新院、县妇保院新院、中医院住院楼建设顺利推进,新组建公立横江中心卫生院,新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事业大放异彩。创作编排《丰收锣鼓》等3个灯彩节目参加北京2010年亚洲艺术博览会民俗展演,时隔24年之后再次登上国家级舞台。《龙腾鼓欢》节目荣获第八届全国“山花”艺术节展演金奖。桂花屋及“闽粤通衢”修缮、桂花屋陈列馆建设全面完工。完成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新建农家书屋26家。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体育工作取得新突破。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场所8 个,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我县运动员在全省县级田径运动会上首次获得名次。全县计划生育率达76%,人口计划任务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序开展。首部《石城年鉴》编纂出版。“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建设、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物价、供销、水文、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台务侨务、新闻出版、老龄、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安全稳定工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整体态势良好,各类安全死亡事故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之内。应急体系不断完善,民兵分队参与“6.18”应急救援和支援鹰潭、抚州抗洪抢险成效明显,防灾救灾能力稳步提升。信访态势总体平稳,实现了无赴京集体访、重复访和非正常访的“三无”目标。提升了治安防控水平和联动反应能力,加大了打击违法犯罪力度,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八)政府自身建设加速推进,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五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政府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9件、政协委员提案79 件,办复率为100%。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积极推进“阳光行政”,深化政务公开,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3206条,全市排名第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了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认真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实行了全程监督,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积极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政府机关效能得到提升。扎实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各位代表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首极不平凡的“十一五”,我们经历了低温冰冻、洪涝干旱、流感疫情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经受了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等复杂多变形势的重大冲击,也收获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的成功喜悦。五年来,县四套班子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效,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这五年最喜人的变化是,“钱袋子”鼓起来了。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比“十五”时期提高5.5个百分点,2009年首次突破20个亿,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均实现五年翻番。“十一五”期末财政总收入是“十五”期末的2.8倍,年均增长 22.9%比“十五”时期提高18.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为11160元,是“十五”期末的3.3倍。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0.3亿元,惠及22万城乡居民,人均受益6454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十一五”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15.6%35.5%

这五年最明显的变化是,城乡面貌靓起来了。

县城新增建成区面积2.0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84个百分点。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一江两岸、一城两区、五纵五横一外环”的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徽派建筑群-客家风情商业城,成为了全市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以清华大道、迎宾大道为典型的城市康庄大道,形成了一条条靓丽街景。通过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绿地增多了,街道变亮了,城市气息更浓了。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累计整合投入资金1.63亿元,完成358个新村点建设,打造了规模200户以上的精品示范点8个。农村饮水安全了,出行方便了,村庄变美了。我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尤其是“空心房”拆旧建新模式和新户型推广,成为了省、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这五年最突出的变化是,区位优势好起来了。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87公里,尤其令人振奋的是,两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石城基本融入了南昌、泉州、厦门、韶关等城市3小时经济圈,大大缩短了与“长珠闽”地区的时空距离。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我县作为赣州对接海西经济区的前沿阵地优势进一步凸显,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所具备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石城已经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时期。

这五年最关键的变化是,人气财气旺起来了。

生态旅游破冰发展,在短短的两年内成为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特别令我们自豪的是,首届生态旅游文化节成功举办后,社会各界人士对石城赞誉不断,纷纷慕名而来。据不完全统计,旅游文化节后两个多月里,我县接待游客 5万余人次,其中国庆长假就有2万多人,是往年同期游客接待量的10倍多,全县上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气的提升带来了三产的兴旺。宾馆招待业、餐饮业、休闲娱乐业非常火爆,以赣江源国际酒店、金叶大酒店为代表的星级宾馆相继投入使用,使我县接待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来我县投资创业、观光旅游的客商络绎不绝,同时也吸引了一批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成功落户,必将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这五年最深刻的变化是,精气神提起来了。

石城精神得到充分发扬,干事创业氛围空前浓厚。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条主线,始终抱成团、拧成一股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到石城事业中,努力攻克了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道又一道难关,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全县上下士气大振、信心倍增。实践再次证明,“小县也有大作为,小县也有大发展”,只要我们敢想敢干,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就一定能够创造石城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更显珍贵。回首过去五年,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要实现赶超进位、转型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以正确的理念谋发展;始终坚持项目带动不动摇,以正确的路径促发展;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不动摇,以正确的导向抓发展;始终坚持维护稳定不动摇,以和谐的局面保发展。

各位代表,发展历程令人难忘,发展成就令人欣慰,发展势头令人振奋。“十一五”及2010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与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老领导、老干部、老同志,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县单位和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石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特别是工业化水平不高;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支出压力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县政府已引起高度重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展望及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赶超进位、转型发展的决战时期。未来五年,我们的发展方向是,立足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县、旅游旺县、工业强县”之路,建设生态石城、创业石城、和谐石城,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中国最美莲乡,赣鄱源头石城”。提交会议审议的《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为石城未来五年的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未来五年,将是石城实现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的五年。

未来五年,石城的经济总量将增长1.6倍左右,全县生产总值实现6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2倍左右,实现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以上;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未来五年,石城的经济结构将明显优化。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建成1万亩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超过100户,园区工业增加值达12亿元以上,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旅游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期末游客接待量将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亿元以上,打造出一批国家4A级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客家名胜景区,真正成为“中国最美莲乡”、“赣闽粤生态休闲福地”。

未来五年,石城的城市魅力将更加凸显,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45%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3%以上,成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一座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现代气息浓厚的客家明珠城将在赣江源头崛起。

未来五年,石城的农村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山上油茶、香樟、果树成林,田里5万亩烟叶变黄金,10万亩白莲成白银,处处村镇别墅成群,环境整洁清新,田园风光怡人,文明新风荡漾。

未来五年,石城的各项社会事业将全面进步,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面达10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面达100%以上,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谐民生等全面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蓝图已绘就,落实关键看头年。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定信心,顽强拼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更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

今年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两条高速公路开通的重要机遇,大力实施“融入海西区,建设新石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县、旅游旺县、工业强县之路,以加快发展为根本,全面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以协调发展为要义,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生态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以政府自身建设为抓手,努力营造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既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又力争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赶超进位,转型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27亿元,增长13.2%;工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2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28%;财政总收入2.48亿元,增长18.1%,力争增长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5亿元,增长2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5亿元,增长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增长3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8元,增长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048元,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化学需氧排放量等控制性指标符合上级规定;社会各项事业有较大发展。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围绕加快发展,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项目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是夯实基础的根本。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大项目才有大发展”的理念,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赶超跨越提供强劲动力。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9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3个,续建项目28个,总投资53.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8亿元。启动206国道县城-长江一级公路立项改造,完成206国道县城-广昌段二级公路改造,开工建设塘子岭-虎山里公路,完成王竹甲-铁长公路建设,推进公路网络建设的完善和改造。加快实施国家电网“双电源”项目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五年计划,完成古樟35kv变电站升级改造、宁都横田-石城古樟110kv线路工程,切实提高城乡电网供电能力。着力加强项目立项、审批等关键环节的服务保障,切实解决建设资金、用地和征地拆迁等瓶颈制约,形成合力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项目开发储备。更加重视项目开发工作,围绕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策应闽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聘请专业化公司深度策划、整合和包装一批项目。年内新编制开发大项目30个以上,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0个,投资5000万元至1亿元的大项目20个。积极争取一批大项目挤进国家、省、市今年乃至“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盘子,重点争取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生态补偿、易灾草地保护、省级工业园(台商创业园)、教育园区建设、财力性转移支付、产业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用地增减挂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全年实现争资额6亿元,增长15%

 ()围绕跨越发展,进一步推进招商兴工

招商引资没有突破,工业经济就难以振兴。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兴工,加快产业集聚、裂变扩张,把总量做大、实力做强,大力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

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县营造全民抓招商的浓厚氛围,力戒应付式招商,力戒虚假招商,要有效整合招商力量,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捆绑单位组团招商,提升招商引资效果。突出矿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服装轻纺、旅游服务等五大产业,依托重点企业、商会和行业协会以商招商。着力办好福建泉州、浙江温州及本县三场大型招商活动,力促节会招商出成效。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安商、稳商工作水平。调整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建立以固定资产和税收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核机制。集中力量主攻大项目招商,着力引进品牌企业和行业龙头项目,力争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以上的工业项目5个,注册资本5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2个。确保实际引进内资9.5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实际进资5.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50万美元,其中现汇进资510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120万美元。

集中精力推动工业发展。围绕矿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每个产业至少培植1个龙头企业。把矿产品资源的整合作为重中之重,围绕萤石、钽铌、铁、锡、瓷土、硅石、砚石、地热八大矿种,做大做精项目,力争1-2年内产生效益。加大对香料、油茶、白莲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培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推进华昌陶瓷生产、氢氟酸、万年青水泥粉磨站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加大服务企业工作力度,完善好县领导带部门挂点企业制度。创新招工方法和激励机制,破解招工难题。加快工业园区平台建设。积极申报设立省级工业园、台商创业园。完成古樟工业园三期700亩及物流用地60亩、屏山创业园600亩、小松创业园300亩开发建设。加大工业园区保障性住房、学校、市场规划建设力度,提升园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加强园区管理,建立园区企业有效退出机制,推进企业集聚,力争年内承接35家以上企业落户。

积极发展民营经济。重视中小企业发展,重点围绕工业主导产业,加快培育上下游企业,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深入开展企业融资需求调查,充分发挥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的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着力推动矿山机械产业的整合,鼓励现有企业联强靠大,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矿山机械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建设,力争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600户以上、私营企业100家以上。

() 围绕统筹发展,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在巩固六年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始终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不断创新机制体制,提升工作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巩固提升烟叶、白莲等传统支柱产业,大力抓好现代烟草产业基地单元及旱烟基地建设,促进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种植烟叶3.8万亩、白莲7万亩。加快发展油茶、香料林、蜜橘种植等潜力产业,新开发油茶、香料林各2万亩、蜜橘1000亩。扶持建立商品蔬菜基地2000亩,着力解决城乡居民的菜篮子问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年内建成油茶、香料加工企业2家以上。新增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以上,完成1.65万新农民培训。

着力加强圩镇和中心村建设。将经营城市的理念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引导农民集中连片建设,做大做美圩镇,扩大中心村规模。扎实抓好10个圩镇整治建设,探索建立圩镇管理的有效机制,解决圩镇管理缺位问题,打造人口集聚、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城镇。启动100个新村点建设,完成50个省扶点建设,重点抓好2个三园(现代产业园、美好新家园、乡村游乐园)合一型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区、10个农民住宅精品示范小区,发展3个以上农家乐乡村游示范点,重点将大畲旅游新村打造成省、市知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统筹推进其它“三农”工作。认真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农村水利“七小”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烟水配套等工程。着力实施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复垦项目、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完成新村点改路90公里,改水2000户,改厕1500户。

(四)围绕集聚发展,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形象体现了一个地方的魅力,对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以做大做精做美城市为出发点,不断增强中心城区产业、人口、资源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力争城镇化率达到37%

提高规划水平与执行能力。坚持把城市规划放在城市发展的核心地位,以高水平的规划引领高品位的城市建设。聘请国内一流设计院进行深化设计,制作城市规划建筑沙盘。重点抓好梅福段修规、教育园区修规、清华大道街景设计、西外路街景设计、城北景观规划、仙源段拆迁地段修规及景观设计编制工作。建立规划方案(草案)公示制度,大型公建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必须在县主要媒体上公示,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在现场设置规划公示牌。同时,继续加大违法建筑打击力度,确保城市规划执行到位。

推进城市建设组团式发展。按照“一江两岸、一城两区、五纵五横一外环”的城市发展格局,统筹推进规划、建设、运营,同步推进教育网点、专业市场、管网、消防设施等配套建设。重点抓好东城防洪堤、西外路、东环路、市民公园、温坊拦河坝、兴隆大桥、城南沿江大道及出口景观改造等工程建设。特别是要在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上有大的突破。科学配置城区教育资源,在西城区规划建设教育园区、新建琴江中心小学,在东城区新建东城初中、建好温坊小学,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科学规划建设专业市场,在城南、城北、东城梅福段各新建1个农贸市场,解决城区居民买菜卖菜难问题。不断完善城市休闲、健身设施和小街小巷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们要把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办法运用到城市建设中,撬动民间资金搞好西华山、李腊石、宝塔公园、仙姑岭等休闲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让老百姓休闲有去处、健身有场所。同时,进一步创新思路搞好城市运营,为城市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严格规范土地储备和供应,由县政府委托县城建公司对计划出让土地进行开发整理,国土局统一收储,有计划、有步骤出让土地,确保土地收益最大化。

下力气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扎实推进“三城同创”工作,加大市容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力度,重点整治白莲城市场周边市容环境,规范临时占道经营、车辆占道等现象。提高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水平,将部分县城主干道清扫保洁、园林绿化作业及户外广告经营,推向社会公开招标。加快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新建2个停车场。继续实施好沿街单位、标志性建筑绿化、亮化工程,提高城市品位。

()围绕繁荣发展,进一步推进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旅游兴,则三产活、人气旺。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两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历史性机遇,将石城打造成生态旅游休闲圣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休闲旅游,促进第三产业持续繁荣。

全力办好第二届生态旅游文化节。通过举办节庆活动,推动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提升旅游人气,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接待游客70万人次,增长97.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200人次,增长83.3%;实现旅游总收入2.09亿元,增长31.9%;旅游外汇收入24万美元,增长50%。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做好《石城县七大片区旅游开发控制性规划》、《通天寨至九寨温泉旅游带概念性规划》。建设完善五大旅游景区。完成通天寨创国家4A级景区,基本完成通天寨生态乐园一期建设,加快九寨温泉度假庄园二期建设,加大赣江源生态旅游区建设力度,启动以宝福塔为中心的客家风情古镇旅游区建设。加强与瑞金、宁化、吉安等周边旅游目的地战略营销,开辟“通天寨-九寨温泉-宁化天鹅洞”“赣闽边城金三角”休闲度假游、“通天寨-九寨温泉-赣江源漂流”纵情山水体验游、“瑞金-石城-兴国”重温红色经典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配套服务能力。鼓励在我县创办旅行社,引导有条件的国际、国内旅行社在我县建立终端网络体系,年内新增旅行社1 家以上。争取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支持赣江源国际酒店、金叶大酒店和石城迎宾馆做好星级评定工作。大力推进石城龙砚、王润生毛笔、灯具、竹艺、根雕、白莲和翻秋花生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在主要景区(点)和星级宾馆酒店建立销售网点和专柜。

积极发展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积极培育信贷市场,扩大信贷规模,优化信贷结构,力争全年新增贷款4亿元以上。推进银企对接,探索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有效模式,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努力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入驻我县,提高全县物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启动高速公路出口物流仓储基地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园区配套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业与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提升休闲娱乐业发展水平。围绕建设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不断创新经营业态,完善政策措施,抓好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休闲娱乐业上档次、上规模、上品牌。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房地产、物业服务和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围绕转型发展,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是我县后发优势所在,必须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为重”的发展理念,把推进绿色生态建设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保护好赣鄱源头的青山绿水,努力实现绿色崛起。

推进绿色生态建设。坚持自然修复、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启动生态县创建工作,完成全县及80%乡镇生态建设规划、报批工作,抓好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积极开展“森林十创”活动,完成造林面积6.46万亩。重点抓好高速公路、国省道及旅游公路沿线通道绿化和可视范围内山地林相改造,继续实行林木砍伐“零”指标,提升森林覆盖率。着力建设仙姑岭、东城沿江、城北、城南4个森林休闲公园和琴江河湿地公园,增强城市绿色生态活力。加强赣江源头保护,力争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抓好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作。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和运行管理,提高污水收集率和集中处理率。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完成2个乡镇垃圾焚烧处理中心建设,抓好420个村庄垃圾无害化处理。推广清洁能源,继续抓好“三池合一型”新工艺沼气池推广,新建沼气池800座,加快普及太阳能,新推广太阳能100户,抓好20个低碳新能源示范点建设。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强化环评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水环境监测。

加快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重点开发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围绕提高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水平,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

 ()围绕和谐发展,进一步推进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

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根基。今年要继续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全县新增就业岗位1400个,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12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3400人,以创业带动就业700人。继续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力争就业援助受益面比上年扩大1倍以上。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年内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以上。继续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为劳动者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认真落实《社会保险法》,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力争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有新的突破,“三类人员”参加养老医疗保险解决率80%,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办理率100%,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99%。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三张网”,力争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900人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以上。进一步加大城乡社会救助力度,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保障水平和重点优抚对象、困难群体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加强基本养老、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屏山中心敬老院、琴江福利院扩建工程,加快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00户,新建廉租房100套。继续抓好扶贫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完成深山区移民1000人。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加大科技争资争项力度,力争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8个以上,其中国家科技部立项2个以上。抓好“科技富民强县”、“科技入园入企”等国家级项目的组织实施和验收评比工作。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今年县财政将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促进各项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重点做优高中教育,力争高考成绩进入全市中上水平。加快推进城区学校网点布局调整。继续抓好校舍安全工程和中、小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积极鼓励社会捐资助学。建立健全边远山区教师补助制度。加强人事人才工作,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公开招聘大学生130名以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在全县医疗机构逐步建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调整城区医疗网点布局,全面完成县人民医院新院、县妇保院新院建设和县中医院住院楼工程。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文化艺术中心,继续推进农家书屋、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和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重点打造灯彩特色文艺节目。加大文物保护维修力度。继续抓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积极备战市第三届运动会。全面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以控制人口增长为核心,推进重心下移,狠抓“四术”落实和干部职工计划生育工作,完成人口计划任务。加强国防教育,推进“双拥”模范县建设。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认真抓好安全生产,重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积极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不突破市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打击建筑领域强买强卖、黑恶势力插手工程项目建设、入室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大巡逻密度,提高群众见警率,增强公众安全感。加强信访维稳工作,推进领导联合接访和领导包案制度落实并延伸到乡镇,抓好“阳光信访”工程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抓好应急管理和防震减灾工作。扎实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解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活动,切实帮助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围绕提速提质提效发展,进一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人民政府就要对人民负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服务改革发展的能力,提高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解放思想,增强创新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建设学习型政府。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着重改革政府投融资体制,启动城建公司集团化改革,采取划入、兼并、收购等形式,设立城投、矿投、旅投等子公司,优化股权结构,建立集团化、专业化投融资平台,提升投融资能力;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促进职能转变。以新思路、新办法破解征地拆迁、项目融资、产业培植、招商引资工作中的节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转变作风,增强执行力。坚持亲民爱民,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巩固创业服务年活动成果,进一步做好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工作。坚持求真务实,进一步完善政府考评机制,建立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旅游文化节筹备、矿产资源整合利用等工作一周一公示、一月一调度一通报制度,促进政府机关积极、主动、创造性开展工作。坚持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广泛了解民情民意,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强化民主科学决策。坚持立说立行,大力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活动,切实改变推诿散漫、敷衍塞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风气,推动政府工作效率大提速。

依法行政,增强公信力。深入落实国务院依法行政纲要、加强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把政府工作纳入法制轨道。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综合监察,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自由裁量权,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完善行政审批“两个集中”,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并逐步向乡镇延伸。认真对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听取政协及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自觉接受民主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建设阳光政府。

廉洁从政,增强约束力。认真贯彻《廉政准则》,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规范从政行为。全面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双公示制度。积极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加强对土地管理、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大力开展纠风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深入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双向询价制度,深化财政电子化票据管理改革,大力削减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不可多得的黄金机遇期,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倍加珍惜心齐气顺的大好局面。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同心同德,励精图治,为全面完成“十二五”及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奋力推动石城经济社会赶超进位、转型发展!

 

 

 

 

 

 

 

 

 

 

 

 

 

石城县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秘书处         20111月印发